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态信息 >> 正文

淮阴师范学院:以周恩来精神风范铸魂 深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文章作者:吴晓琳 胡强 [更新时间]:2025-03-09 [文章来源]:交汇点 [访问数]:

周恩来精神风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淮阴师范学院积极响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号召,将周恩来精神风范深度融入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卓著的育人之路。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全维浸润育人“大氛围”。踏入淮师校园,周恩来精神风范的印记随处可见。校门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石碑时刻激励着学子奋进;图书馆大厅中,周恩来塑像庄重而亲切,无声诉说着伟人的故事;校园道路、广场以“翔宇”命名,时刻提醒着师生传承周恩来精神;江苏省首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周恩来研究中心”以及“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展厅,更是成为师生们学习周恩来精神风范、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场所;图书馆专室陈列的周恩来研究相关图书,为深入探究周恩来精神风范提供了丰富资料。

深挖周恩来精神风范内涵,夯实思想引领发展“大基石”。学校高度重视周恩来研究,积极为教师搭建研究平台,成立研究会、定期举办学术论坛,在学报中设置“周恩来研究”专栏,鼓励教师深入挖掘周恩来精神风范的丰富内涵。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下,近三年,全校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论坛等平台发表50余篇文章,涵盖周恩来的生平事迹、思想理论、人格魅力等多个维度。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周恩来研究的学术宝库,更成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理论支持。

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筑牢红色文化传承“大阵地”。学校从周恩来精神风范中凝练选取“志存高远、勤学善思、勇于担当、文明有礼、博雅多才”作为思政教育的核心素养目标,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每年9月,校党委书记为新生讲授“用周恩来精神风范引领大学生活”入学第一课。建设周恩来思想生平、思想政治教育两类课程群,建设好开放课程“周恩来精神概论”。开展主题课程思政比赛,引导各专业教师深挖专业课程与周恩来精神风范的契合之处,在专业课程中巧妙融入周恩来精神风范的独特内涵。打造“音乐厅里思政大课”,把舞台变课堂,将《海棠花祭》等红色思政大课搬进音乐厅。

“周恩来班”领衔多元活动,搭建实践赋能成长“大平台”。淮阴师范学院将“周恩来班”设定为大学班集体建设的目标,100%班级参加创建。该活动自1998年筹备、2001年首届评选以来,超2000个班级、10万余学生参与,65个班级获“周恩来班”称号。同时,校内组织开展“翔宇好青年”评选、专题读书分享会、专题电影、征文比赛、思政微课等活动,校外依托周恩来纪念馆等“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创新打造实境课堂,并联合淮安大中小学校开展活动。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时长数十万小时,服务超百万人次。

经过多年的努力,淮阴师范学院以周恩来精神风范铸魂、深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综合素养得到普遍提升,大量毕业生奔赴苏北农村或西部偏远地区,他们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求实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周恩来精神风范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当地教育、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贡献着青春与智慧。

未来,淮阴师范学院将坚持用周恩来崇高精神风范办学育人,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让周恩来精神风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熠熠生辉、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