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3月5日电(记者 胡强)为深切缅怀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传承周恩来总理崇高精神风范,值周恩来总理诞辰127周年之际,3月5日下午,淮阴师范学院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举行“周恩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韩同友,副校长闫超栋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周恩来精神风范育人工作部部长管爱花主持会议,校周恩来研究会和学生分会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图为淮师举行“周恩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记者 唐瑀 摄

图为专家报告。记者 唐瑀 摄
校周恩来研究会顾问汪浩研究员以“周恩来与‘两个结合’几个问题的思辨”为题作专家报告。他深入剖析,充分论证了周恩来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较早的思考者和探索者。他认为,周恩来是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进程中另一位关键的贡献者,是推动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成员;也是“第二个结合”中国百年探索的先行者,以卓越智慧与实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更是以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崇高精神,成为了伟大的人格楷模,为后世树立起不朽的精神丰碑。校周恩来研究会顾问王家云教授以“简论周恩来处理传统文化中的几种关系”为题作专家报告。他深入阐释,从四个视角论述了周恩来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他认为,周恩来在古代与现代关系处理上,高瞻远瞩,巧妙衔接古今,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活力;面对精华与糟粕的辨别,他秉持理性与智慧,精准提炼精华,摒弃消极部分;处理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时,他倡导开放包容,在汲取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坚定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谈及遗产与创造的关系,周恩来鼓励在继承文化遗产基础上大胆创新,“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要少一点极端和片面,多一点辩证和全面。
韩同友充分肯定了研讨会的意义,他指出,深入研究周恩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对我们深度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精准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他强调,进一步彰显学校周恩来精神风范育人特色,是时代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要人人有责、人人担责、人人尽责。全校师生员工要思想认识再提升、育人实践再推进、学术研究再深化、队伍建设再优化。
闫超栋在总结中提出,要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用周恩来精神风范办学育人:一是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周恩来精神风范的时代价值,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提供坚实理论支撑。二是创新参与形式。将周恩来精神风范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强化实践转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弘扬周恩来精神风范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践行周恩来精神风范。
会上,教师代表张红安、杨成敏、胡强、严正和学生代表潘孙畅围绕研讨会主题作了学术交流发言。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小华、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王管、校团委副书记董旭冉、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苗雨茂、学报编辑部李强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交流发言